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 快三在线首页平台官网 > 新闻动态 >
我们穿行在深山密林中,由北山奔向油山。
陈毅同志在回油山途中对我说:“现在形势在变,我们老蹲在北山怎么行?我们要开展政治斗争、武装斗争、群众斗争,扩大游击队,扩大游击区,还要做兵运工作,迎接新的革命高潮。”
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陈毅同志对革命总是充满坚定的胜利信心,他每次谈话都给我和同志们以极大鼓舞。今天听了他这番话,除了浑身平添了一股热劲,还使我想起陈毅同志和项英同志“吵架”的情景。虽然他们在发生激烈争论时,往往避开大家,走到另一棵大树下去,但同志们隐隐约约地也知道他们争论的内容。陈毅同志根据形势的发展,提出回油山去,进一步开展斗争,打开局面。项英同志只看到敌人重兵围困,看不到敌人的内部矛盾,看不到我们的有利条件,缺乏对敌人作斗争的信心,说北山比油山安全,要在北山蹲下去。
经过多次争论,项英同志才作出回油山的决定。
是积极开展斗争还是消极打埋伏,这是陈毅同志在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中解决的又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
回到油山后,领导干部作了分工,项英等同志到信丰,在上乐、潭塘坑,领导信丰地区的工作,陈毅同志带杨尚奎同志和我到大余,杨尚奎同志以梅山为中心,向南雄的里栋一带发展,我以油山的彭坑、黄种、小汾为基点,开辟大余的池江地区。
不久,敌人发现我们回到油山,便集中兵力对油山一带进行大规模的“清剿”。他们以重兵封锁游击区,在游击区周围的大小墟镇、大小屋场、大小坑口以及交通要道驻扎军队,设下伏击圈。同时实行移民并村,强迫群众搬出游击区,集中到山外的大村庄居住,由保甲长监视。除规定初一、十五为开禁日,允许进山砍柴外,其余时间凡进山者一律处决。群众的粮食强迫带出,买油买盐按人口计算,不许多买。他们采取这些恶毒的手段,企图割断游击队同群众的联系,陷游击队于无人、无粮的空山中,梦想这样可以困死、饿死游击队。
针对这种严重情况,我们很快召开了干部会议,部署粉碎敌人封锁的斗争。陈毅同志首先指出:“敌人封锁游击区,强迫群众移民并村,是想用'竭泽而渔’的办法消灭我游击队。我们要针锋相对,领导群众开展反封锁的斗争。”他要求我们,有计划有组织的领导群众出境,在出境前动员群众把粮食埋在游击区,借给游击队食用、,建立秘密交通,保持游击队和群众的联系。
游击区的群众出坑后,游击队通过地下党组织,利用移民并村后的各种不便,不自由,如无粮吃、无草烧、无屋住等等,发动群众开展要求回坑的斗争。并向外山的群众宣传游击队的政策和主张,发动他们开展抗租抗债的斗争。
由于游击区群众的顽强斗争,由于游击队对敌人后方的突然袭击,敌人不但没有消灭游击队,反而使游击队的影响从里山(赤区)扩大到外山(赤白交界区)和平原(白区),粉碎了敌人的封锁,度过了一九三五年的寒冬。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一九三六年春,游击队和地下党利用群众迫切要求回山春耕的时机,广泛发动群众,掀起了一个要求回山春耕的运动。在群众坚决斗争下,敌人被迫允许群众回山,但在回山前强迫群众编成搜索队,在反动军队监视下进行大规模的搜山抄山。
项英、陈毅同志得悉这一情报后,和我们一起分析了敌人的矛盾,研究了反搜山抄山的对策。大余,信丰和南康的敌人,不是伺十建制,大余是余汉谋的第一师,信丰是余汉谋的第二师,南康是保安队,他们不可能协同动作,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矛盾。根据大家的意见,作出了如下决定:一,在信丰境内的机关,分散到大余、南康境内暂时隐蔽,并把山上住的棚子拆掉,消灭目标。二,当敌人搜山抄山时,游击队挺进到山外,袭击敌人的据点和后方,吸引敌人出山。三、发动群众有意拖延时间,使敌人不能按时搜山抄山,搜山抄山时,要群众大声呼喝,以暗示游击队迅速转移。四,动员游击小组在外山砍电线,打冷枪,迫使敌人出山。
果然,广东军阀强迫大余、信丰游击区的群众,分七、八路大举搜山抄山,每路前有群众二三首人,后有一个连的敌军,四面八方向信丰的上乐地区会合搜抄。但是,由于我们事先作了周密的布置,反搜山抄山的斗争全面展开,敌人的这套办法并没有收到什么效果。所以这次敌人搜山抄山,仅仅进行了两天,只好将群众解散,他们的计划遭到破产。后来南康的保安队也搞了搜山抄山,同样没有取得任何效果。相反,我三南游击队趁机大力开展游击活动,收缴了很多反动地主武装,筹集了大量资金。
但是,我们也受到一些损失。大龙中心区委书记曾纪才同志在布置反搜山抄山的斗争中,被敌发现包围,于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一日壮烈牺牲了。李乐天同志从北山回油山时,先行到三南地区去检查工作,后在信丰的崇仙和敌军遭遇;虽经英勇战斗,终因寡不敌众,也牺牲了。不久,李乐天同志的爱人、女游击队员吴丙秀同志,在大余的小汾开展群众工作时,遭到敌人突然袭击,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信丰的大小窝区委,在禾秋陂附近交通站开会,被叛徒告密,区委委员全部牺牲。
敌人封山封坑、搜山抄山的这段时间,游击队的生活极为艰难困苦,几乎失去了一切正常的生活条件。
断粮是常有的事,只好靠野菜野果充饥。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甚至两三天也吃不上。缺粮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即使有了粮,因为整天转移也没有时间煮,煮饭又怕冒烟被敌人发现,所以只好吃点野菜野果充饥。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项英、陈毅同志始终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有次陈毅同志与敌人猝然遭遇,伏在茅草丛里,只能爬到水沟里喝点水,嚼点野草,连续三天没有吃上饭。每当想起这段艰苦生活情景,陈毅同志的诗句就在我耳际回旋: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
粮食封锁已三月,
囊中存米清可数。
野菜和水煮。
衣服添置非常困难,住宿条件就更差。一九三五年冬,赣南雪下得很大,气候非常寒冷。我当时年轻,就只穿一件棉背心、两条短裤,度过了这个寒冬。房子是没有住的,只能倚着大树睡觉,下雨就把伞撑起来,背靠背地坐着睡,后来每人发一块油布,四角扣上绊子,往四周树上一挂,遮露挡雨。有石洞的地方,就在洞里过夜。我们就这样在森林和石洞里,度过了无数的风雪之夜。在三年游击战争中,陈毅同志只进过两次房子。真是: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
野营已自无篷帐,
大树遮身待晓明。
几番梦不成。
行动也受到很大限制。我们几乎天天要转移,一走就是几十里,百多里,还不能在路上走,防止留下脚印,暴露目标。走路不能讲话,不能咳嗽。敌人为了寻找我们游击队,总结了三条经验:听响声,看烟火,跟脚印。我们游击队随机应变,制定了<<秘密原则》和《行军规则》。《秘密原则》是:一、说话小声,不出响声。二、走小路、走荒地、走水沟,进出不留脚印。三、生火作饭不出烟。四、各机关不得任意往来。《行军规则》是:一、选择好时间,不任意行动。二、行军时爬山走荒地,以免中敌埋伏。三、过山坳要从旁山过。四、随时注意路上各种迹象,判断敌情。五,夜间行军要慢,以免失联络,绝对禁止打电筒。六、行军距离要短,但与尖兵距离应在十米以外,以便发现敌情及时应付。七、行军时绝对禁止说话。八、不脱衣睡觉,衣物时时捆好,如有情况好迅速行动。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想象当时游击队环境的险恶和生活的艰苦。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志说话声音大了一点,陈毅同志当即提醒我们注意。后来,陈毅同志在《赣南游击词》中写道: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
林外难免无敌探,
前回咳嗽泄军机。
纠偏要心虚。
这段词,至今读来,仍觉分外亲切和温暖。
敌人越是疯狂,我们越是艰苦,群众越是千方百计地支援我们。一九三五年冬,敌人封山封坑、移民并村已三个月了。群众与游击队联系不上,心里非常着急。他们便利用初一、十五开禁日上山打柴的机会,带些粮食、盐、咸鱼和报纸、情报,在深山里到处丢,让游击队去拾。后来敌人发觉了,对上山的群众进行搜查。他们又用新方法,把挑柴的竹子打通,装上米、盐等食物,丢在山上,下山时重砍一根竹子挑柴回去。这样,山上的游击队便得到了供给。靠近大山的村子,敌人知道游击队经常出没,常常搞突然袭击,把村子包围起来,等待游击队进村。这时,群众就在庄前庄后、村内村外、墙头、树梢、窗口等地方,做出暗号,原来耕田的,被赶回村子时,就把牛鞭子往草堆上一插。原来割草的,就把篮子往竹头上一挂……。
游击队看到这些暗号,就不进村了。更令人准忘的,是那些无名英雄交通员们。我在油山时,有个交通员陈妹子,二十五、六岁,她为了及时传递信件和执行各种任务,常于深更半夜只身穿过深山密林,往来于敌人的堡垒群中。他(她)们大多是苦大仇深的贫苦农民,具有坚定的阶级立场,而又机智、勇敢,对游击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漫长的艰苦的游击战争生活中,群众支援游击队的动人事迹,是数不尽说不完的。这一切,都凝结在陈毅同志感人的诗词里: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
他是重生亲父母,
我是斗争好儿郎。
革命强中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下一篇:没有了